人物
时段
朝代

宗教類
禪宗部類
淨土宗部類
瑜伽部類
中觀部類
論集部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毘曇部類
新編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涅槃部類
寶積部類
法華部類
般若部類
本緣部類
念不忘名防修。即应是念。

论。如是推寻至定无别体。

述曰。由前道理
推不放逸防修之用。离无贪等四 法总
别之
能。竟不可得。故不放逸定无别体 问何
故此中以无贪为首等馀三法。不以精进
为初 答次前别简中。 (第 0438c 页)
令彼断除我法实执。方便
解了离言法性。凡夫依此依他相分执为
我法故说识变似我法言 安惠解云。变
似我 法总
有二解。一若世间圣教皆是计
所执。世间依八识所变总无之上。第六.七
识起执于我。除第七识馀之七识起执 …… (第 0242c 页)
亦入法中。
即有一分相符之失。彼亦说为不离识现
量得故。由此应合实等句义总为二分。谓
彼觉等心.心所 法总
为一分。除此以外法为
一分。其能缘法总为三分。一唯缘实等非
心心所法。二唯缘觉等心心所法。三合二为 (第 0261b 页)
总结也。此初总
科。即第一句显此识体非今始有无始有
故。出识自体即种子识。后之三句显此识
与染.净二 法总
别为依。谓一切法等所依
句。是染及净二 (第 0349b 页)
法总
依。即现行识。或俱现行
 界性.因义故 何者为染.净。由此有诸趣。
是能依染法 及涅槃證得。是净法能 …… (第 0349b 页)
故。

论。彼二皆依至理不成故。

述曰。第三总结。
染.净二法皆依此有。转识不能无始恒有
为染.净 法总
.别依故。总结上也。

论。或复初句至为所依止。

述曰。第三解。中
有二。初科。后配。此初也 或复 …… (第 0349c 页)

为本。若有漏无漏.常无常.有为无为。染净
之法皆以本识为本。故言心染情染。心净
情净 此言有为等 法总
句。无为法等别句。
染净之法至下当知。有漏现行依心生。种
子依心住。心受无漏现行熏。持彼无漏种
故  (第 0374a 页)
。增长智慧得三十二相分。或三十一相。
或三十相二十九相。乃至一相。于九种阿罗
汉中智慧利根胜。于诸深 法总
想别想。能
知能入。久修习定常乐独处。有如是相名大
辟支迦罗也。皆历三种十二因缘。分别大小也。若因缘 (第 0742b 页)
十四心者。八
忍八智九无碍九解脱也。具足佛十力四无
所畏十八不共法三达无碍三意止大悲四
无碍智一切诸 法总
想别想悉知。故名为佛。
第九解脱具足一切种智并在未来。故名小
乘佛。七明转法轮相者。于鹿野苑中为拘 (第 0746a 页)
取于
净也。是故大乘总说有二。谓先显法体。后
释义理。收义足也○辨相中二。先法后义。
法中亦二。初举 法总
立。次何以故下开门
别立。

所言法者谓众生心 总中三句。初众生心
者。出其法体。谓如来藏心含和合不 (第 0250b 页)
对治以五阴法自性不生则无有
灭本来涅槃故 第二究竟离中有二。初约
法明治。二会释伏疑。前中亦二。初约 法总
显。二是故下举广类求。

复次究竟离妄执者当知染法净法皆悉相待
无有自相可说是故一切法从本已来非色非 (第 0277c 页)
上道。此是真如佛。学道人只怕一
念有即与道隔矣。念念无相念念无为。即是
佛。学道人若欲得成佛。一切佛 法总
不用学。
惟学无求无著。无求则心不生。无著则心不
染。不生不染即是佛。八万四千法门对八万
四千烦恼。 (第 0271c 页)
三、念佛得益门

问曰:「念阿弥陀佛,往生殊胜净土,总得几计
利益?」

答曰:「准善道阇梨集,念佛 法总
有二十
三种利益。何者是?一、灭重罪障益;二、光明摄
受益;三、大师护念益;四、菩萨冥加益;五、诸佛 …… (第 0123a 页)
阿弥陀佛作法藏比丘时,
发四十八大弘誓愿中说:「若我得成佛时,十
方天人闻我名字,不得菩萨无生法忍诸 法总
持者,不取正觉;生我国土不得三十二相者,
不取正觉;十念成就不生我国者,不取正觉; (第 0125b 页)
未来诸众生岂不念耶?大行和
上在日,数个弥勒业人,回心念阿弥陀佛。又
念佛法,准佛经教,后末法时,诸 法总
灭,特此
念佛正法,止住百年,教化众生。故知念佛不
可思议。」

** 第三、念佛对坐禅门

问:「 (第 0128b 页)
一物不具诸法。以一切法一一皆具一切法故。是
故今家立于唯色唯香等义。若其然者。何故经论多
以一心为诸 法总。
立观境耶。良以若观生佛等境。事
既隔异。能所难忘。观心法者。近而复要。既是能造。具
义勿彰。又即能观 (第 0373a 页)
。此是真如佛。学道人。秖怕一
念有。即与道隔矣。念念无相念念无为。即是
佛。学道人若欲得成佛。一切佛 法总
不用学。
唯学无求无著。无求即心不生。无著即心不
灭。不生不灭即是佛。八万四千法门对八万
四千烦恼。 (第 0381a 页)
伽经云。先示相似物。后当与真实。又云。得相
者是识。不得相者智。如此经中。无有假法。
法总
真。纯真无假。更无相似。存真存假。
经云。众生界即佛界也。如文殊。以理会行。普
贤以行会理。二人体用 (第 0663a 页)
切烦恼藏故。此经文明
何义。所谓显示生灭门中一切染法。隐覆自
相本觉无量性功德故。以何义故。一切染 法总
名为空。所谓一切染法幻化。差别。体相
无实。作用非真。故名为空。而能隐覆法身如
来实德真体。是故名为 …… (第 0870c 页)
文明何义。所谓显示生灭门中自相
本觉。备过恒沙一切功德。被过恒沙一切染
法之所染故。以何义故。一切净 法总
名不空。
所谓一切净法自体中实。作用胜妙。远离虚
假。超越巧伪。故名不空。被染之覆。名如来藏。
于出 (第 0870c 页)
总持。八万四千三昧。皆
从总持。八万四千总持无尽之藏。总持为本
原。释曰。以一切众生自性清净心。是诸 法总
持之门。从心所生。用不失体。故云不坏本净
故。末不离本。故云皆是如来之所建立。万
法出生。故云无尽之 (第 0930c 页)
专精
戒律。专精者。岂徒威仪而巳。律中第一要务。在常
摄其心。念无错乱。谓四念处行道也。四念处慧佛 法总
关。灵峰宗论云。无念处慧。著袈裟。如木头幡
礼拜。如碓上下。六度万行。皆同外道苦行。无与真
脩。何故 (第 0474b 页)
一念可以例知后益中五段如文释百
法中文引华严出十地品谓登初地于诸法门皆悉
明达随所證得各彰百数下列十 法总
在刹那初获
定力照了诸法二于诸佛悉能彻见复知神力三四
谓于佛刹能过能动五光所照处能察本末六谓教
化众 (第 0414c 页)
。有云影外有质。为
半头唯识。质影俱影。为具分者。此乃唯识宗中之
具分耳。又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唯心 法总
有四义。
一是事。随境分别。见闻觉知。二是法。论体唯是生
灭法数。此二义。论俗故有。约真故无。三是理 …… (第 0097b 页)
义者。即第一义谛。第一义
谛者。即众生界。众生界者。即如来藏。如来藏者。即
法身。释曰。夫心者。为诸 法总
持之门。作万有真实
之性。故称第一义谛。杂杂心念。故号众生。是心之
界。即众生界。从真如性起。名曰如 (第 0106a 页)
。西
祖转芬芳也 师云。也不得错会。

问。生死到来。如
何回避 师云。那个是生死。

师上堂云。佛 法总
不消如此。祖师西来。直示玄旨。教
诸人有个省径入处。立地参取古佛。如今立地了也。
且道古佛在什么处。 (第 0568c 页)
遂遍参。归来彻困于淡竹老人。受记莂于本
师瑞林和尚。康熙戊午。住成都府德元寺。上堂。吾年
三十四。佛 法总
不识。张登曲录床。浑无些子伎。全提
临济宗。惟凭斯个力。头头绝覆藏。处处无踪迹。活泼
泼耀古腾今。峭 (第 0194c 页)